今日是云丞淮正式上值的第一天,那天跟太女在东宫聊过之后,次日圣旨就传到了楚湘王府,让她做御史大夫。
这就是太女姐姐的实力吗简直太强了。
她现在想到太女姐姐,都两眼冒星星,非常的崇拜。
接到圣旨,她没有着急去御史台,而是在家休息了几日,这也是圣旨中特意提到的。
有假期,不休白不休,南秦官员的假期不少,但能多休几天,谁不愿意呢。
休息的这几日,她谁都没去见,就在王府中,等着安远跟小北的消息。
在影卫跟沈家暗网的双重努力下,运城的消息终于传了回来。
正如云丞淮担心的那样,小北打通了运城的关系,接触到了关在牢狱里面的严家。
外面的严家人,都是严家后宅的人,在这个世道,后宅的人极少能撑起一片天的,严家后宅没能出现这样的人。
严家大娘子花了不少钱求人,让人骗了不少钱不说,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直到严家所有人在牢狱中自尽的消息传了出来。
一个两个自尽就算了,怎么可能一家子都自尽,全家上下难道就没有怕死的吗
这样的话,没有人相信。
严家后宅的人每天都在太守府外喊冤,一开始还有人理,或劝或赶,后面几天都没人搭理了。
而小北跟安远的消息,要延后一天,影卫用最快的速度传回了上都城。
原来小北下完毒后,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安远的身边有人盯着,很多事情没办法做,只能跟运城太守虚与委蛇,暗中寻找小北。
最后发现,小北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弄破了自己的脸,很多条疤痕,从时间线上分析,应该是还没有出上都城就弄破了,每天脸上戴着面具。
对外就说,那是以前做生意得罪了人,让人把脸给弄花的。
不仅是脸,小北还砍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用了药粉,把身上的疤痕做旧,别人看她的疤痕,还以为是几年前的旧疤。
当官对外形有要求,做商人只要你脑子好,就没问题。
对运城的官员来说,小北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给她们带来真金白银。
只要有真金白银,那商人的样貌算什么,况且她戴着面具,她们又看不到。
搭上太守府后,小北出了一个赚钱的主意,就是画大饼吧,至少听起来能赚钱的,再加上她拿去了很多的真金白银。
就这样,小北用商人的身份进入了太守府,在用银子不停的砸下去后,很快就被太守信任了。
小北探出了运城太守的口风,对方想要吞下严家的家产,但又没什么好方法,就出了个主意,然后见到了严家人。
第一次,第二次,直到第三次,她在严家送来的饭中下了毒,让严家的人死在了牢狱中。
为了让严家被抓进去的那些人在牢里过的好,严家外面
的人送钱布置牢房,外面买饭送,生怕别人不知道严家有钱。
在严家还没有彻底定罪之前,运城太守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看到了牢房的布置后,就起了贪财的心思。
人家说财不露白是有道理,这样一遭,就算严家没事,运城太守也会找点儿事情出来,但又担心姚厘那边会翻案。
姚厘是鲁国公府的人,那是运城太守登天都够不到的大官。
这个时候小北的出现,给了运城太守出了一个注意,那就是让严家用钱买命。
当然了,这个是骗,骗了钱之后再动手。
严家老狐狸,哪有这么容易上当,小北又说自己有办法,就成功的进入了牢房。
但运城太守没想到,小北那么狠,会直接把牢房里面的严家人都给毒死。
这样一来,运城该怎么向上面交代,她这个太守还怎么当下去没办法,只能对外宣称严家人都自尽了。
对外理由当然没有什么人相信,可信不信的不重要,官府的话就是铁令,世道如此。
至于小北,则是运城太守拿来顶罪的。
消息传回来时,云丞淮只知道,小北被关了起来,只要上面严查,那么运城太守就会推小北出去。
云丞淮特意让人传过去消息,严家已经定罪,那事情变成了严家人畏罪自尽,为了保住严家剩余的血脉。
严家该满门抄斩的,但她下令乾元和元斩首,坤泽流放,不分年龄。
云丞淮传的命令,保住了严家的坤泽,不然严家全家都要完。
毕竟决定都是严家主事的人做的,后宅的人没办法干涉,流放的结果已经很好了,算是偿还她们前半辈子的享受。
严家的事情结束,接下来就是救小北出来。
云丞淮故意派人去查严家人自尽的原因,只说有一个主谋带到上都城好交差就行了,试图换回小北。
可运城太守交出的人不是小北,经过查证她才知道,小北被抓后就让人带走了。
运城太守不知道那人是谁,也不敢透露出一丝一毫的信息。
整个南秦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皇帝,难道是皇帝做的
云丞淮还没有想通,东宫就传来消息,小北已经离开南秦了。
得知是东宫出手,她只觉得又安心又震惊,太女姐姐竟然先她一步带走了小北。
听说了这件事的沈流年,也不太理解,明明云丞淮就能处理好的事情,东宫为什么横插一脚。
“可能是太女殿下担心你吧。”
应该是这样吧,在亲人面前,可能总会觉得你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老是想着,你会不会不行,然后出手帮忙。
云丞淮点头,她不觉得太女姐姐会害她,就同意了这个说法。
就是有一点,小北人去哪里了
“夫人,可太女姐姐没有跟我说小北去哪了”
沈流年笑了笑,“她不说,你可以去问啊。”
云丞淮向来直接,怎么在这事上,开始反应慢了。
其实她知道主动问,但是她不想让太女姐姐觉得,自己是在不信任。
但小北的去向,她是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她决定第一日下班之后,再去问。
上班的第一天,云丞淮还要去上朝。
她是亲王,不管是去上朝还是去上班,都是要穿亲王服的。
但是她偏让人做了一套三品官员的紫袍穿上了,代表着她今天是以御史的身份上朝的。
沈流年看着她穿这一身官袍,忽然道“像女郎这样年轻的三品官,满朝堂找不出第二个。”
正经考科举上位的三品官,目前确实没有,但过些日子,许拓就是其一。
听到这句话,云丞淮就想到了许拓,年纪轻轻的三品官。
十七岁的一甲探花,二十四岁的大理寺卿,放在整个南秦那是独一份。
她不得不承认许拓的优秀,相比顾以柳,她还是觉得许拓更不错。
小说中的许拓死的早,成为了全天下白月光的存在。
优秀的人不该死的这么早,有机会的话,她一定会改变许拓的结局,哪怕对方是她的情敌。
但云丞淮还是有点儿醋意,“夫人是喜欢逍遥自在的王上,还是喜欢清流公正的文官”
沈流年看都没有看她,冷哼道“都不喜欢。”
云丞淮“”这么直接的吗都不安慰她一下。
“夫人,你这个回答不对,你应该说,你喜欢我的。”
她向来直接,想要什么会直白的说出来。
沈流年去拿官帽的手顿了一下,然后拿起来帮她戴上道“你今天是以御史的身份上朝的,帽子戴好。”
官帽代表着地位,上面镶嵌的宝石跟制作材质,不同的品级都有所不同。
云丞淮轻轻的摇晃了一下脑袋,感受着戴在头上的官帽,是沈流年亲手为她戴上的,她傻笑着。
沈流年看着她这副模样,忍不住弹了下她的脑门,“笑什么”
随后,又把之前买的丑帽子给她戴上了。
她发现,沈流年真的很喜欢让她戴这顶丑帽子,只要她要出门,就会让她戴上。
帽子丑是丑了点儿,戴习惯了她觉得还好。
她疑惑的是沈流年的坚持,王府里面好看的绒帽有很多,各种兽类身上的,做工好看又精致。
但夫人让她戴,她还是听话的戴上了。
只是她不太明白,“好看吗”
沈流年犹豫道“嗯好看吧。”
好看吧说谎都不会说。
云丞淮扶了扶帽子,对着镜子照道“丑是挺丑的,既然夫人要我戴,那我还是戴吧。”
“丑就还给我。”沈流年伸手就要去拿。
嗯她立即躲开。
听对方话里的意思,帽子像是送给
她的呢
她眼睛一亮,“这该不会是你送给我的礼物吧”
沈流年沉默,没有承认,也没有辩解。
云丞淮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顶帽子真的是送给她的,怪不得沈流年一直执着把帽子戴在她的头上。
“谢谢夫人,我很喜欢。”她笑着走出房间。
她怕再待下去,沈流年会恼羞成怒。
她再努力提高沈流年的临界值,让对方习惯她。
习惯成自然,突然某一天她不在身边了,沈流年才会想念她。
云丞淮打着小算盘离开,沈流年注视着她的背影,唇角勾起些许弧度,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皇宫,官员们在等着朝会的开始。
云丞淮了解了文臣武将的恩怨后,干脆的选择了去往武将的房间进行等待。
里面的人都是有实职的勋贵,在军中地位很高。
她呢,有楚家一半的血脉,只要她不作天作地,大部分武将对她都是很有好感的,可是呢,前身真的很作。
不过还好,前身虽然作,但是属于那种爱憎分明,对老四,老七党,那是一点而都不惯着,该骂骂该怼怼,对那些不站队的官员,就是不爱搭理。
比起对敌人的态度,前身的态度是得罪人了些,至少没有把人往死里得罪。
再加上她这次赈灾办的好,还平息了卫城的战乱,让众人对她刮目相看。
所以她到了武将所在的房间时,里面的人对她还算客气恭敬。
人家什么态度,她就是什么态度,也都乖巧回礼了。
直到鲁国公的到来,对方看着她穿的是紫色官袍,不由得一愣,然后上前行礼,“楚湘王殿下。”
见对方不情不愿的,又不得不行礼的模样,让人看着舒心。
外面的人都惧怕这位鲁国公,可见对方不少欺压百姓,近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着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
云丞淮冷漠的往边上移开了一个身位道“本官只是一个三品御史,经不起鲁国公的礼。”
这是玩的哪出不仅是鲁国公,是见到她的穿衣的官员都一头雾水。
亲王蟒袍那么霸气好看,非要穿紫袍,也是看不懂了。
鲁国公对她则是恨不得她死,可表面上还是得恭恭敬敬的,“殿下是王上,臣自该行礼。”
“呵呵。”她冷笑一声。
“殿下何意”
不想理你的意思。
云丞淮又“呵呵”一声,不愿意理会。
对鲁国公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先不说对方是老七的铁板支持者,内心只想弄死她,就说对方在外面做的那些事吧,九族能死两遍。
况且她把姚厘带回了上都城,至今皇帝没有发话,只是把人关在了天牢里,不允许任何人探望,仅此一条,鲁国公都恨不得弄死她。
双方注定是敌人,前身对待敌人向来没什么好态度
,她对待差劲的人也是不愿意理会的,所以她没有像前身一样,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恼怒起来就是羞辱骂人,她的态度已经好很多了。
鲁国公无语,“”
呵呵什么呵呵她总觉得云丞淮在嘲讽自己。
就是在嘲讽,云丞淮觉得自己表现的很明显了。
直到内官走进来,通知朝会开始,她们还在耗着呢。
等待朝会开始的房间就两个,非紫袍者根本进不来,一个是那些恨不得她死的皇女在,一个呢是有鲁国公这些已站队的官员。
朝堂上的文臣武将正在被老四老七瓜分,她怎么都能遇见的,与其自己不开心,不如让别人不开心。
云丞淮率先走出房间,正好看到了从另一个房间里走出来的众皇女。
那几个没有要跟她说话的意思,她乐的不理。
说到底,打嘴炮是夺嫡的最差手段,无非是引导对方说错话,言论传出去就完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又能套出谁的话来,又不是前身那个蠢货。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该针锋相对的时候,没有一个怂的。
太多人要看她们表面怎么做了,身后那么多支持的人,自家主子怂了,日后在对家面前根本抬不起头。
云丞淮不是一个主动挑事的人,也不是一个受了气只会忍耐的人,只要对方不招惹她,她还是很愿意装作表面平和的。
谁知道,老七路过她冷哼嘲讽道“装模作样。”
“”真有病,不能大家谁都不理谁啊,非得欠欠的撩拨一下。
云丞淮“狗拿耗子。”
老七“”说她多管闲事不对,还说她是狗。
忍不了,一点儿都忍不了,老七就要发怒。
云丞淮径直路过她,走到文官行列里,身穿紫袍的最后一排站定。
一众紫袍官员,放在外面哪个不是大佬,双相三师六部九卿,这些人是南秦朝堂的头部,每个人剁上一脚,南秦就要发生震动的那种。
可她一站过去,众人的面上还是出现了惶恐的身色。
两位宰相还好,左相神神叨叨的,不在意这个,右相是老四党,对她没必要表现出好的态度。
宰相对于一国来说,掌管全国政务,手里有巨大的权力,为相者可任用官吏,一国之财政等,单人事权跟财政权,就证明了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左相还多了一个权力,军队指挥权力。
比如皇帝有什么命令,右相只有执行的份,到了左相这里,左相敢反对说不行。
南秦为了分化宰相的权力,设立了左右相,以此来巩固皇权。
相权越大,皇权就越小,但凡有能力有野心的皇帝都不允许如此的,一般开国皇帝的命令可以很好的执行,后面再想变法改革就难了。
除非皇帝有魄力,同时手里还有绝对的权力。
南秦的政策律法并非没有弊端,但
开国至今,只能在上面修修补补,不能做出大的改变。
也是利益集团已经稳固下来,想要改变,就是要跟这些集团争夺,无疑是在虎口夺肉,一个不小心,容易改朝换代。
历代皇帝变化改革,除非几乎算是一言堂,否则不敢大变。
如皇权跟相权,历史上不乏有皇权架空相权,相权架空皇权的事件。
皇帝培养一个狗腿子,多是内官,就像是魏淑,这位九千岁,不可否认的是,魏淑掌管四方司,又直通御前,甚至很递到御前的奏折都得经过她。
在外面,魏淑被称为九千岁,见宰相不跪,右相还得对她客客气气的。
这样的一个人,看似历害,其实只是皇权的狗腿子罢了。
一旦出了什么事情,狗腿子就是背锅的,皇帝有什么错呢皇帝是不会错的。
南秦发展到至今,体系的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当今皇帝只会收拢权力,生怕别人反她。
只能说,年轻时做的亏心事太多了,老了才会疑神疑鬼的。
云丞淮在心里编排着狗皇帝,没有注意到旁边的人自觉的在她身边空下了一个位置。
等于她的前后左右都没有人站,中间空了一片,皇帝站在上面一看,下面跟秃了一片似的。
她也不在意,离的远就离的远呗,正好不挡路。
一众大臣站定没一会儿,皇帝就来了。
皇帝看着那空出的一片,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中间站着的是云丞淮,这个不孝东西,又闹哪出
皇帝只是愣了愣,随即摆摆手,示意朝会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一堆人汇报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结就是,南秦又度过了安稳幸福的一年,以后的南秦还会继续安稳幸福下去,不仅如此,还在无限壮大。
云丞淮勾起嘴角冷笑,近日卫城雪灾,去年上半年边城起义,她去往卫城的一路上,大多百姓依靠着在衣服里面填充稻草保暖,所谓的粥里面看不到几粒米。
这就是官员口中的国泰民安吗富裕安康的是那些乡绅,官员,非是百分之九十,甚至是更多的百姓。
等到朝会进入了尾声,皇帝准备宣布退朝时,她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要奏。”
皇帝看着她出来,就忍不住牙疼,以前没有实权,撒泼打滚也就是在皇宫跟外面,现在却来到了朝堂之上,皇帝只觉得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自己的肉里扎的更深了些。
云丞淮可不管皇帝怎么想,她静静等待着皇帝的同意,就算皇帝不同意,她也要说。
皇帝还是给了她机会,看在她衣服的面子上,还叫了她的官职,“御史大夫,说吧。”
她行了一礼,反正表面上看着没什么问题,她这一副模样,看的皇帝更头疼,只觉得下面没有什么好话。
云丞淮高声道“臣要弹劾鲁国公跟承恩侯。”
她不等皇帝说话,也不等朝堂诸官反应过来,自顾自的说道“臣弹劾鲁国公治家不严,纵容其子嗣乾元殴打百姓,强抢民妇,为了抢夺民妇,还杀了其妻主。”
“臣弹劾承恩侯试图掌兵,限制东宫三卫出行,还带着兵部尚书一起挡在队伍前面,承恩侯有何权力左右东宫三卫。”
“兵部掌军器,军械,武官选拔等,唯独不掌兵,派遣调任也只有巡防营的那些人,兵部尚书凭何去阻挡东宫用兵”
“再则,承恩侯并入百姓耕地,建造庄园,迫使百姓换地,换取的是百里之外的山地,上都城的百姓,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耕还未开荒的山地,就像是让诸位日后上朝,从百里之外赶来,而百姓没有轿子马匹,她们靠的只有双脚。”
“承恩侯以势压人,迫使百姓换地方,鲁国公家的乾元强抢民妇还杀人,还请陛下给受害百姓一个公道,给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她深深的弯下了腰,不是在求皇帝作主,而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朝堂上陷入了沉默,那可是鲁国公,自从鲁国公府出了一个皇后,重新站在了南秦朝堂上之后,除了老镇国公,没人敢找鲁国公府的麻烦。
就算鲁国公的嚣张霸道,那些罪行人人皆知,老镇国公死了之后,却也没人敢得罪鲁国公府了。
她们今日居然在楚湘王的身上看到了老镇国公的影子,比现任镇国公还要像,也是一样的正义凛然。
这就是太女姐姐的实力吗简直太强了。
她现在想到太女姐姐,都两眼冒星星,非常的崇拜。
接到圣旨,她没有着急去御史台,而是在家休息了几日,这也是圣旨中特意提到的。
有假期,不休白不休,南秦官员的假期不少,但能多休几天,谁不愿意呢。
休息的这几日,她谁都没去见,就在王府中,等着安远跟小北的消息。
在影卫跟沈家暗网的双重努力下,运城的消息终于传了回来。
正如云丞淮担心的那样,小北打通了运城的关系,接触到了关在牢狱里面的严家。
外面的严家人,都是严家后宅的人,在这个世道,后宅的人极少能撑起一片天的,严家后宅没能出现这样的人。
严家大娘子花了不少钱求人,让人骗了不少钱不说,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直到严家所有人在牢狱中自尽的消息传了出来。
一个两个自尽就算了,怎么可能一家子都自尽,全家上下难道就没有怕死的吗
这样的话,没有人相信。
严家后宅的人每天都在太守府外喊冤,一开始还有人理,或劝或赶,后面几天都没人搭理了。
而小北跟安远的消息,要延后一天,影卫用最快的速度传回了上都城。
原来小北下完毒后,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安远的身边有人盯着,很多事情没办法做,只能跟运城太守虚与委蛇,暗中寻找小北。
最后发现,小北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弄破了自己的脸,很多条疤痕,从时间线上分析,应该是还没有出上都城就弄破了,每天脸上戴着面具。
对外就说,那是以前做生意得罪了人,让人把脸给弄花的。
不仅是脸,小北还砍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用了药粉,把身上的疤痕做旧,别人看她的疤痕,还以为是几年前的旧疤。
当官对外形有要求,做商人只要你脑子好,就没问题。
对运城的官员来说,小北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给她们带来真金白银。
只要有真金白银,那商人的样貌算什么,况且她戴着面具,她们又看不到。
搭上太守府后,小北出了一个赚钱的主意,就是画大饼吧,至少听起来能赚钱的,再加上她拿去了很多的真金白银。
就这样,小北用商人的身份进入了太守府,在用银子不停的砸下去后,很快就被太守信任了。
小北探出了运城太守的口风,对方想要吞下严家的家产,但又没什么好方法,就出了个主意,然后见到了严家人。
第一次,第二次,直到第三次,她在严家送来的饭中下了毒,让严家的人死在了牢狱中。
为了让严家被抓进去的那些人在牢里过的好,严家外面
的人送钱布置牢房,外面买饭送,生怕别人不知道严家有钱。
在严家还没有彻底定罪之前,运城太守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看到了牢房的布置后,就起了贪财的心思。
人家说财不露白是有道理,这样一遭,就算严家没事,运城太守也会找点儿事情出来,但又担心姚厘那边会翻案。
姚厘是鲁国公府的人,那是运城太守登天都够不到的大官。
这个时候小北的出现,给了运城太守出了一个注意,那就是让严家用钱买命。
当然了,这个是骗,骗了钱之后再动手。
严家老狐狸,哪有这么容易上当,小北又说自己有办法,就成功的进入了牢房。
但运城太守没想到,小北那么狠,会直接把牢房里面的严家人都给毒死。
这样一来,运城该怎么向上面交代,她这个太守还怎么当下去没办法,只能对外宣称严家人都自尽了。
对外理由当然没有什么人相信,可信不信的不重要,官府的话就是铁令,世道如此。
至于小北,则是运城太守拿来顶罪的。
消息传回来时,云丞淮只知道,小北被关了起来,只要上面严查,那么运城太守就会推小北出去。
云丞淮特意让人传过去消息,严家已经定罪,那事情变成了严家人畏罪自尽,为了保住严家剩余的血脉。
严家该满门抄斩的,但她下令乾元和元斩首,坤泽流放,不分年龄。
云丞淮传的命令,保住了严家的坤泽,不然严家全家都要完。
毕竟决定都是严家主事的人做的,后宅的人没办法干涉,流放的结果已经很好了,算是偿还她们前半辈子的享受。
严家的事情结束,接下来就是救小北出来。
云丞淮故意派人去查严家人自尽的原因,只说有一个主谋带到上都城好交差就行了,试图换回小北。
可运城太守交出的人不是小北,经过查证她才知道,小北被抓后就让人带走了。
运城太守不知道那人是谁,也不敢透露出一丝一毫的信息。
整个南秦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皇帝,难道是皇帝做的
云丞淮还没有想通,东宫就传来消息,小北已经离开南秦了。
得知是东宫出手,她只觉得又安心又震惊,太女姐姐竟然先她一步带走了小北。
听说了这件事的沈流年,也不太理解,明明云丞淮就能处理好的事情,东宫为什么横插一脚。
“可能是太女殿下担心你吧。”
应该是这样吧,在亲人面前,可能总会觉得你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老是想着,你会不会不行,然后出手帮忙。
云丞淮点头,她不觉得太女姐姐会害她,就同意了这个说法。
就是有一点,小北人去哪里了
“夫人,可太女姐姐没有跟我说小北去哪了”
沈流年笑了笑,“她不说,你可以去问啊。”
云丞淮向来直接,怎么在这事上,开始反应慢了。
其实她知道主动问,但是她不想让太女姐姐觉得,自己是在不信任。
但小北的去向,她是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她决定第一日下班之后,再去问。
上班的第一天,云丞淮还要去上朝。
她是亲王,不管是去上朝还是去上班,都是要穿亲王服的。
但是她偏让人做了一套三品官员的紫袍穿上了,代表着她今天是以御史的身份上朝的。
沈流年看着她穿这一身官袍,忽然道“像女郎这样年轻的三品官,满朝堂找不出第二个。”
正经考科举上位的三品官,目前确实没有,但过些日子,许拓就是其一。
听到这句话,云丞淮就想到了许拓,年纪轻轻的三品官。
十七岁的一甲探花,二十四岁的大理寺卿,放在整个南秦那是独一份。
她不得不承认许拓的优秀,相比顾以柳,她还是觉得许拓更不错。
小说中的许拓死的早,成为了全天下白月光的存在。
优秀的人不该死的这么早,有机会的话,她一定会改变许拓的结局,哪怕对方是她的情敌。
但云丞淮还是有点儿醋意,“夫人是喜欢逍遥自在的王上,还是喜欢清流公正的文官”
沈流年看都没有看她,冷哼道“都不喜欢。”
云丞淮“”这么直接的吗都不安慰她一下。
“夫人,你这个回答不对,你应该说,你喜欢我的。”
她向来直接,想要什么会直白的说出来。
沈流年去拿官帽的手顿了一下,然后拿起来帮她戴上道“你今天是以御史的身份上朝的,帽子戴好。”
官帽代表着地位,上面镶嵌的宝石跟制作材质,不同的品级都有所不同。
云丞淮轻轻的摇晃了一下脑袋,感受着戴在头上的官帽,是沈流年亲手为她戴上的,她傻笑着。
沈流年看着她这副模样,忍不住弹了下她的脑门,“笑什么”
随后,又把之前买的丑帽子给她戴上了。
她发现,沈流年真的很喜欢让她戴这顶丑帽子,只要她要出门,就会让她戴上。
帽子丑是丑了点儿,戴习惯了她觉得还好。
她疑惑的是沈流年的坚持,王府里面好看的绒帽有很多,各种兽类身上的,做工好看又精致。
但夫人让她戴,她还是听话的戴上了。
只是她不太明白,“好看吗”
沈流年犹豫道“嗯好看吧。”
好看吧说谎都不会说。
云丞淮扶了扶帽子,对着镜子照道“丑是挺丑的,既然夫人要我戴,那我还是戴吧。”
“丑就还给我。”沈流年伸手就要去拿。
嗯她立即躲开。
听对方话里的意思,帽子像是送给
她的呢
她眼睛一亮,“这该不会是你送给我的礼物吧”
沈流年沉默,没有承认,也没有辩解。
云丞淮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顶帽子真的是送给她的,怪不得沈流年一直执着把帽子戴在她的头上。
“谢谢夫人,我很喜欢。”她笑着走出房间。
她怕再待下去,沈流年会恼羞成怒。
她再努力提高沈流年的临界值,让对方习惯她。
习惯成自然,突然某一天她不在身边了,沈流年才会想念她。
云丞淮打着小算盘离开,沈流年注视着她的背影,唇角勾起些许弧度,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皇宫,官员们在等着朝会的开始。
云丞淮了解了文臣武将的恩怨后,干脆的选择了去往武将的房间进行等待。
里面的人都是有实职的勋贵,在军中地位很高。
她呢,有楚家一半的血脉,只要她不作天作地,大部分武将对她都是很有好感的,可是呢,前身真的很作。
不过还好,前身虽然作,但是属于那种爱憎分明,对老四,老七党,那是一点而都不惯着,该骂骂该怼怼,对那些不站队的官员,就是不爱搭理。
比起对敌人的态度,前身的态度是得罪人了些,至少没有把人往死里得罪。
再加上她这次赈灾办的好,还平息了卫城的战乱,让众人对她刮目相看。
所以她到了武将所在的房间时,里面的人对她还算客气恭敬。
人家什么态度,她就是什么态度,也都乖巧回礼了。
直到鲁国公的到来,对方看着她穿的是紫色官袍,不由得一愣,然后上前行礼,“楚湘王殿下。”
见对方不情不愿的,又不得不行礼的模样,让人看着舒心。
外面的人都惧怕这位鲁国公,可见对方不少欺压百姓,近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着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
云丞淮冷漠的往边上移开了一个身位道“本官只是一个三品御史,经不起鲁国公的礼。”
这是玩的哪出不仅是鲁国公,是见到她的穿衣的官员都一头雾水。
亲王蟒袍那么霸气好看,非要穿紫袍,也是看不懂了。
鲁国公对她则是恨不得她死,可表面上还是得恭恭敬敬的,“殿下是王上,臣自该行礼。”
“呵呵。”她冷笑一声。
“殿下何意”
不想理你的意思。
云丞淮又“呵呵”一声,不愿意理会。
对鲁国公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先不说对方是老七的铁板支持者,内心只想弄死她,就说对方在外面做的那些事吧,九族能死两遍。
况且她把姚厘带回了上都城,至今皇帝没有发话,只是把人关在了天牢里,不允许任何人探望,仅此一条,鲁国公都恨不得弄死她。
双方注定是敌人,前身对待敌人向来没什么好态度
,她对待差劲的人也是不愿意理会的,所以她没有像前身一样,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恼怒起来就是羞辱骂人,她的态度已经好很多了。
鲁国公无语,“”
呵呵什么呵呵她总觉得云丞淮在嘲讽自己。
就是在嘲讽,云丞淮觉得自己表现的很明显了。
直到内官走进来,通知朝会开始,她们还在耗着呢。
等待朝会开始的房间就两个,非紫袍者根本进不来,一个是那些恨不得她死的皇女在,一个呢是有鲁国公这些已站队的官员。
朝堂上的文臣武将正在被老四老七瓜分,她怎么都能遇见的,与其自己不开心,不如让别人不开心。
云丞淮率先走出房间,正好看到了从另一个房间里走出来的众皇女。
那几个没有要跟她说话的意思,她乐的不理。
说到底,打嘴炮是夺嫡的最差手段,无非是引导对方说错话,言论传出去就完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又能套出谁的话来,又不是前身那个蠢货。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该针锋相对的时候,没有一个怂的。
太多人要看她们表面怎么做了,身后那么多支持的人,自家主子怂了,日后在对家面前根本抬不起头。
云丞淮不是一个主动挑事的人,也不是一个受了气只会忍耐的人,只要对方不招惹她,她还是很愿意装作表面平和的。
谁知道,老七路过她冷哼嘲讽道“装模作样。”
“”真有病,不能大家谁都不理谁啊,非得欠欠的撩拨一下。
云丞淮“狗拿耗子。”
老七“”说她多管闲事不对,还说她是狗。
忍不了,一点儿都忍不了,老七就要发怒。
云丞淮径直路过她,走到文官行列里,身穿紫袍的最后一排站定。
一众紫袍官员,放在外面哪个不是大佬,双相三师六部九卿,这些人是南秦朝堂的头部,每个人剁上一脚,南秦就要发生震动的那种。
可她一站过去,众人的面上还是出现了惶恐的身色。
两位宰相还好,左相神神叨叨的,不在意这个,右相是老四党,对她没必要表现出好的态度。
宰相对于一国来说,掌管全国政务,手里有巨大的权力,为相者可任用官吏,一国之财政等,单人事权跟财政权,就证明了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左相还多了一个权力,军队指挥权力。
比如皇帝有什么命令,右相只有执行的份,到了左相这里,左相敢反对说不行。
南秦为了分化宰相的权力,设立了左右相,以此来巩固皇权。
相权越大,皇权就越小,但凡有能力有野心的皇帝都不允许如此的,一般开国皇帝的命令可以很好的执行,后面再想变法改革就难了。
除非皇帝有魄力,同时手里还有绝对的权力。
南秦的政策律法并非没有弊端,但
开国至今,只能在上面修修补补,不能做出大的改变。
也是利益集团已经稳固下来,想要改变,就是要跟这些集团争夺,无疑是在虎口夺肉,一个不小心,容易改朝换代。
历代皇帝变化改革,除非几乎算是一言堂,否则不敢大变。
如皇权跟相权,历史上不乏有皇权架空相权,相权架空皇权的事件。
皇帝培养一个狗腿子,多是内官,就像是魏淑,这位九千岁,不可否认的是,魏淑掌管四方司,又直通御前,甚至很递到御前的奏折都得经过她。
在外面,魏淑被称为九千岁,见宰相不跪,右相还得对她客客气气的。
这样的一个人,看似历害,其实只是皇权的狗腿子罢了。
一旦出了什么事情,狗腿子就是背锅的,皇帝有什么错呢皇帝是不会错的。
南秦发展到至今,体系的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当今皇帝只会收拢权力,生怕别人反她。
只能说,年轻时做的亏心事太多了,老了才会疑神疑鬼的。
云丞淮在心里编排着狗皇帝,没有注意到旁边的人自觉的在她身边空下了一个位置。
等于她的前后左右都没有人站,中间空了一片,皇帝站在上面一看,下面跟秃了一片似的。
她也不在意,离的远就离的远呗,正好不挡路。
一众大臣站定没一会儿,皇帝就来了。
皇帝看着那空出的一片,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中间站着的是云丞淮,这个不孝东西,又闹哪出
皇帝只是愣了愣,随即摆摆手,示意朝会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一堆人汇报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结就是,南秦又度过了安稳幸福的一年,以后的南秦还会继续安稳幸福下去,不仅如此,还在无限壮大。
云丞淮勾起嘴角冷笑,近日卫城雪灾,去年上半年边城起义,她去往卫城的一路上,大多百姓依靠着在衣服里面填充稻草保暖,所谓的粥里面看不到几粒米。
这就是官员口中的国泰民安吗富裕安康的是那些乡绅,官员,非是百分之九十,甚至是更多的百姓。
等到朝会进入了尾声,皇帝准备宣布退朝时,她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要奏。”
皇帝看着她出来,就忍不住牙疼,以前没有实权,撒泼打滚也就是在皇宫跟外面,现在却来到了朝堂之上,皇帝只觉得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自己的肉里扎的更深了些。
云丞淮可不管皇帝怎么想,她静静等待着皇帝的同意,就算皇帝不同意,她也要说。
皇帝还是给了她机会,看在她衣服的面子上,还叫了她的官职,“御史大夫,说吧。”
她行了一礼,反正表面上看着没什么问题,她这一副模样,看的皇帝更头疼,只觉得下面没有什么好话。
云丞淮高声道“臣要弹劾鲁国公跟承恩侯。”
她不等皇帝说话,也不等朝堂诸官反应过来,自顾自的说道“臣弹劾鲁国公治家不严,纵容其子嗣乾元殴打百姓,强抢民妇,为了抢夺民妇,还杀了其妻主。”
“臣弹劾承恩侯试图掌兵,限制东宫三卫出行,还带着兵部尚书一起挡在队伍前面,承恩侯有何权力左右东宫三卫。”
“兵部掌军器,军械,武官选拔等,唯独不掌兵,派遣调任也只有巡防营的那些人,兵部尚书凭何去阻挡东宫用兵”
“再则,承恩侯并入百姓耕地,建造庄园,迫使百姓换地,换取的是百里之外的山地,上都城的百姓,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耕还未开荒的山地,就像是让诸位日后上朝,从百里之外赶来,而百姓没有轿子马匹,她们靠的只有双脚。”
“承恩侯以势压人,迫使百姓换地方,鲁国公家的乾元强抢民妇还杀人,还请陛下给受害百姓一个公道,给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她深深的弯下了腰,不是在求皇帝作主,而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朝堂上陷入了沉默,那可是鲁国公,自从鲁国公府出了一个皇后,重新站在了南秦朝堂上之后,除了老镇国公,没人敢找鲁国公府的麻烦。
就算鲁国公的嚣张霸道,那些罪行人人皆知,老镇国公死了之后,却也没人敢得罪鲁国公府了。
她们今日居然在楚湘王的身上看到了老镇国公的影子,比现任镇国公还要像,也是一样的正义凛然。